2008年9月10日 星期三

編輯手札--游走死亡邊界的超級拼圖玩家—羅伯特•曼恩的拼骨傳奇

推理中毒的重症患者如我,CSI犯罪現場這類影集,頂多只能說是入門的小菜兩碟罷了。比在下更高段的推理迷,甚至能夠直指劇情當中不合理的鑑識程序和偽科學知識,更別提影集裡的鑑識人員竟然還身負抓賊的重任此等離譜的情節。如果看到屍體的當下,就只能想到兇殺案的話,那麼未免太小看鑑識人員的功力了。推理世界也是有其獨立的歷史演進過程,如果以主角從事的職業來做區別的話,以鑑識人員作為角色設定是到晚近十年才出現的新類型。

直到上了國中,面對自己是個數學白癡的事實以前,法醫一度是我的未來志願的首選。一個小學生會對這麼冷門的職業產生嚮往,當然跟電視是脫不了關係的。大概七年級的小孩子都會記得當年紅極一時的台視影集「百戰天龍」,週末的晚上大概家家戶戶都守在電視機前面,等著看今天鳳凰城基金會要派主角馬蓋先出什麼任務。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集是馬蓋仙的朋友因為繼承了姑媽的遺產,卻意外發現花園裡有一具屍骨,馬蓋先當晚利用黏土在頭骨上重新塑出該具屍首生前的相貌,再從屋裡遺留的服裝及各種遺物推敲出數十年前的一宗兇殺案,對當時才七、八歲的小孩其震撼的程度,無異於發現了另一個未知的世界。

現在想來,在沒有設備輔助的情況之下,一夜重建出頭像實在是太離譜了點。真實世界裡的鑑識科學早已發展成一門精密而分工細緻的專門領域,絕非CSI犯罪現場所呈現的,是由一群無所不知的「全能科學家」組成的隊伍,而是由法醫病理學者(鑑定軟組織)、法醫昆蟲學家(由昆蟲判別死亡時間和地點)、法醫植物學家(藉由植物生長判別死亡環境與時間)、牙醫(以病例鑑定身分)等學有專精的專家所組織而成,其中又以鑑識骨頭的專家—法醫人類學者最為關鍵,因為在這群專家當中法醫人類學家是犯罪鑑識科學中的最後一道防線。對發一人類學家來說,骨頭在人體扮演的角色有如飛機的黑盒子,誠實而毫無隱瞞的紀錄了生前的點點滴滴。

一名優秀的法醫人類學家在幾分鐘之內,便可以憑著一具枯骨告訴你人種、性別、年齡、有沒有特殊遺傳疾病或是習慣動作,如果是一名女性他們甚至於能夠告訴你她是否曾經生育過。即便是被炸成了碎片,法醫人類學家還是有辦法憑著一塊骨頭、一顆牙齒找出它的主人的身分。進一步推敲出死亡的時間和死亡原因,有時看來離奇的死亡事件,只不過是因為浣熊作怪和粗心獵人將死屍物認為獵物搞的鬼。

《拼骨》的作者羅伯特•曼恩博士便是法醫人類學家當中的傳奇人物,不僅僅親炙於人體農場的創建者比爾•巴斯博士,更參與過35場以上的搜索挖掘人物,和38場亞洲挖掘美國作戰失蹤軍人的工作。曼恩博士書寫下這些特殊案件的工作紀錄與心得,不僅是鑑識科學發展的時代見證,更紀錄下一名法醫人類學家的成長心路歷程。這些口罩和白衣下的神秘「拼骨人」,只是一群對知識和謎團有著極度狂熱的科學家。好奇心驅使他們克服人類對死亡的身心恐懼,無視於工作環境的苛刻條件。

同樣是解剖屍體,但醫學系的學生可用不著在面對著各種死狀離奇的殘破屍體和終日與揮之不去屍體惡臭為伍,到餐廳吃飯還得當心別因為沾染了屍臭而被餐廳老闆驅逐出境。在本書的<人體農場>一文當中,曼恩博士毫無保留的紀錄下當年入行實習的窘態,和種種企圖想要避免嗅到屍臭的蠢事,例如將薄荷糖夾在口罩當中,不僅因糖果溶化弄了一臉白圈圈,更弄巧成拙的因此將兩種氣味結合在一起,導致有一段時間根本不敢吃薄荷糖。曼恩博士筆下的種種求學與工作趣事,不但誠實的轉播了現場工作的生態,加上絕佳的幽默感,有如黑色版的菜鳥實習日記。

這些真實的故事不僅僅是有趣而已,也圍繞著生命與死亡這兩個永恆的課題,不妨透過曼恩博士的眼光,重新試著用不同的角度看待世界和看待自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